新能源市場無疑是2020年國內車市的一匹黑馬。從去年7月開始,這匹“黑馬”就高揚蹄鐵,飛舞馬鬃,開始全速發力,不斷刷新著月度歷史記錄,并且在12月達到了一個峰值。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1.0萬輛,同比增長53.6%;2020年1至12月,全年累計銷量達124.7萬輛,同比增幅達到了14.6%。

新能源車以超10%的增速跑贏市場大盤,整個細分市場“狂歡”一片,受到了各方熱烈關注,但這里發生了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2019年新能源市場銷量前三的車企出現集體“滑坡”。
其中2020年比亞迪銷量為17.9萬輛,同比下降了18.4%;而北汽新能源2020年銷量為2.59萬輛,狂降了82.8%;吉利汽車2020年銷量6.8萬輛,也大幅下降40%。
賈新光先生分析道 :比亞迪的“招牌”刀片電池僅裝載于漢一款車型;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領導層出現問題,徐和誼退休整個體系調整;而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一直沒有什么大的動作。
多重原因造就了2019年新能源前三甲車企的下跌,但是從2020年整體車市來看,新能源細分市場是呈現上升趨勢的。
為什么?因為與2019年新能源市場依靠多家“主流車型”撐起細分市場的情況不同,2020年的新能源車市出現了兩款“現象級”車型。
一款是于2019年年底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另一款則是2020年7月24日上市的宏光MINI EV。
從銷量數據來看,特斯拉Model 3和宏光MINI EV銷量分別高達13.7萬輛和12.8萬輛,奪得了新能源銷量榜的頭兩名,并且大幅領先后面的車型,兩者共同占據了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的21.2%。
這里我們來做一道簡單的算法,用新能源乘用車2020年的銷售總量減去特斯拉Model 3與宏光MINI EV的銷量和,最終得出2020年其他新能源乘用車的總銷量為98.2萬輛,再將之與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賣出的109.1萬輛對比,反而下跌了10%。
由此我們是不是能夠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特斯拉Model 3和宏光MINI EV兩款車型的出色成績,拉動了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核心銷量。
這好嗎?有人認為不太好,認為兩款車型搶走了太多的市場份額,致使其他車企舉步維艱。
但是換個角度看,兩款車型令得新能源市場“逆風翻盤”,獲得了更多的資方關注,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新能源車市的可能性——宏光MINI EV成為“爆款”,向業界證明了A00級電動車在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使得更多的微型車在新能源的榜單上占據了更多的位置,為了對標宏光MINI EV,價位也在不斷下探。其中成績最為突出的,當屬長城歐拉R1,它在2020年的10月、11月、12月份均達到了300%的同比增幅。
當然,微型車的銷量上攻,宏光MINI EV的“領頭羊”作用僅僅是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國家政策的“送東風”——2020年國內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的“下鄉計劃”,其相關車型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就熱銷超過了18萬輛。眾所周知,一場成功難免會受到其他企業的爭相效仿,令汽車制造商們將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了微型車領域。
縱使新能源微型車市場仍處于量大薄利的狀態,但廠商們還是十分愿意投資源并勇于嘗試,眾車企都在賭這個“萬一”,萬一能夠復制宏光MINI EV的成功呢?哪怕不那么成功,取得其一半甚至更少的成績也好——自2020年以來,長安奔奔E-Star、上汽榮威科萊威CLEVER、奇瑞新能源小螞蟻eQ1女王版、零跑T03等A00級新能源車仿佛約定好了,一起扎堆上市,令人眼花繚亂,但最后銷量如何,還得看市場表現。
聊完新能源低端市場,我們再將目光放置于新能源領域的高端市場上。從2020年的車型銷量排行上,我們能看到多款售價在30萬元以上的高端車型——如果擱置在2019年往前,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縱觀新能源年度車型榜單,前十位售價在30萬往上的車型我們能看到特斯拉Model 3、理想ONE、蔚來ES6以及寶馬5系PHEV,在它們銷量上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車企緊跟轉型的腳步,將定位放在了高端電動汽車品牌上——這也從側面呈現出消費升級的大趨勢。
我們能夠看到特斯拉作為“攪動車市的鯰魚”,通過國產化,降低成本,降低售價,以“親民”的姿態搶占細分市場的份額。在其刺激之下,國產新能源汽車也不斷昂首闊步,蔚來、理想、小鵬在2020年相繼實現毛利轉正,并找準定位,打出差異化的標簽競爭市場。
同時“造車新勢力”也確實在接近飽和的乘用車市場打開了一個新的缺口,吸引了眾多競爭者來瓜分市場。
近年來,位于國內頭部的科技公司爭先入局:2020年11月,長安汽車宣布將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2020年11月16日當晚,比亞迪與滴滴出行聯手打造的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D1車型正式亮相;同樣在11月份,上汽牽手阿里推出智己汽車,并于2021年1月13日亮相量產樣車;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造車,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親自下場,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
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新能源市場的核心銷量是上升亦或下降,它都是未來的一個主要趨勢,科技巨頭相繼登場,資方也捻著厚厚的錢包提前布局站隊,可以預見的是,2021年的新能源領域將迎來一場激烈的廝殺,呈現全新的格局,會有車企一飛沖天,也會有車企被碾壓于歷史的車輪下,無論如何,這都是值得期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