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些人慨嘆“當初發明蘋果手機的為什么不是自己”時,也許忽略了一個事實——智能手機制造在今天看來固然簡單,但在10年前,又有多少人能擁有喬布斯的獨到眼光與“誓要改變世界”的豪情?可以說,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雖與時勢有關、與運氣有關,但最關鍵的其實是眼界和格局。

有時,從0到1的距離遠遠大于從1到100的長度,智能手機從無到有的誕生如此,其他行業從“天地混沌”到“日月分明”的過程也是這樣,就像車用電池行業的微宏,10年前,其開始快充電池關鍵材料的開發時,行業尚不知“快充”為何物,如今,快充式公交在國內外遍地開花,這引發了眾多電池企業加入到快充電池的研發行列中來,當初被眾人質疑的純電動公交快充路線終歸正統。
國內快充技術的先行者
如果把2007年視作新能源汽車元年,那么,微宏就是提前一年成立了快充電池研發中心。

研發中心于2016年10月喬遷至新的辦公樓
2009年,微宏推出的第一代LpTO鈦酸鋰快充電池在兩年后實現商業運營,目前,國內第一家使用微宏快充式公交車的重慶公交仍在運營的車輛,跑了6年余萬公里。據第三方檢測結果顯示,該批電池衰減程度低于7%,每輛車每次充電只需10-15分鐘、充一次電可行駛30-40公里的公交快充模式在當時就被看作是一種非常優秀的解決方案。
2013年,能量密度達到120Wh/kg的第二代LpCO多元復合鋰電池問世,與第一代產品相比,裝載同等重量的電池,性能提升到150kWh左右,每天2-3次充電便可滿足公交運營需求,與其他企業大都采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相比,微宏的快充電池重量輕,充滿電時間僅需15分鐘,電池單體電芯常溫循環充放電壽命超過1萬次,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公交的性能。

微宏新一代MpCO高能量密度快充電池
2017年4月26日,微宏又宣布新一代MpCO高能量密度快充電池上市,電池的能量密度再次提高至170Wh/kg,價格較第二代電池卻下降了40%-50%,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產品讓公交用戶享受到了更大的實惠和更好的產品適用性。
10年來,微宏圍繞動力電池產業的三個關鍵技術進行著深入研發,快速充電、長壽命、不燃燒中的每一個要素都被微宏當成“必須去攻克”的難關。2016年3月19日,微宏召開不燃燒電池技術發布會,進一步解決了動力電池的安全問題。
微宏不燃燒電池從不燃燒電解液和耐高溫的“凱夫拉”隔膜組成的主動防御技術到以智能熱控流體為代表的被動防御技術,為純電動公交的安全性架設了一層又一層保險。
適應不同的公交運營工況
目前,全球已有6個國家的140多個城市的15000輛電動車上搭載了微宏的動力電池系統,運營里程累計已超過14億公里,并保持著零運營安全事故的紀錄。而在工信部公示的第29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推薦目錄客車共926款,其中配套微宏動力電池的共63款新能源車型,總體排名第四。
湖州公交的63輛快充公交經過兩年時間運營后顯示,車輛平均每公里耗電0.85度。每輛車配電96.6度,充滿一次電的續航里程超過了100公里,在車輛運營的往返一次34公里的4路公交線上,做到了3個來回充一次電,這保證了湖州公交的正常運營。

湖州公交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州公交的運營特點是:站點多、線距短、時間長、跑不快,每輛車的日行駛里程在200公里左右,微宏電池快充式公交車能保證半天用車無憂,駕駛員利用午休的間歇時間回場,利用低谷時段充電,這極大的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微宏快充技術比較符合公交用戶的實際需求,10-15分鐘即可充滿電,領先的STL熱控流體技術保證了電池安全,電池組具備與整車同步的超長使用壽命,再加上它所需的快充電站投入少、占地面積小,是非常適合公交的技術類型。”

湖州康達公交
與湖州公交市內運營不同的是,湖州康達公交又代表著另一種工況——城鄉運營。目前,該公司運營中的90輛純電動公交車中,60%的車輛每天的營運里程在400公里左右,剩余的日運營里程180公里左右。在城鄉運營路線上,湖州康達公交建設了4個充電站,有22個充電樁、34把充電槍。
據該公司運營負責人介紹,微宏快充電池組重量較傳統電池組減輕了40%,這減輕了車體結構負荷和能源自耗,增大了載客容量。微宏電池充電時間短、續航里程長的獨特優勢讓公交運營的靈活性大增,10-15分鐘快速充電、使用期內無需更換電池、維修方便且成本低等優勢讓微宏快充成了城鄉運營新能源公交的好選擇。
在海外市場,微宏快充動力電池系統也在廣受青睞:2015年5月,微宏在倫敦獲得了1000輛英國倫敦交通局NBFL混合動力巴士的電池系統訂單;2016年6月,微宏在由英國金融時報舉辦的“轉型創新商業獎”頒獎典禮上榮獲了“轉型創新商業卓越獎”以及“低碳城市轉型創新成就獎”兩大獎項。
在向市場輸出了三代產品之后,接下來,微宏計劃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分別推出230Wh/kg、300Wh/kg、350Wh/kg的更高性能電池,并涉及出租車、私家車等領域,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
作者: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