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正在加速新能源產業布局。
“鹽城市將努力在‘十四五’末,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萬千瓦、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目標。”11月15日,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斌在2021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致辭中表示。
該論壇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鹽城市政府主辦。
周斌表示,鹽城風光資源豐富,“十四五”期間,鹽城海上風電規劃容量902萬千瓦,占江蘇省規劃容量的76%。此外,還規劃有240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資源。
鹽城發布的“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該市新能源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其中,新能源發電200億元、風電裝備500億元、光伏裝備1300億元。
界面新聞在上述會上現場獲悉,今年1-10月,鹽城市新能源累計發電量203.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25%,在其全社會用電量的占比達60%以上。
同期,鹽城新能源產業銷售額655.8億元,同比增長35.19%,預計今年全年新能源產業銷售突破750億元。
截至今年10月底,鹽城市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39萬千瓦,占江蘇全省的26.8%。其中,風電裝機容量達到780萬千瓦,占比75.07%。
鹽城地處江蘇沿海中部,有“中國海上風電第一城”之稱,擁有江蘇最長海岸線和最大海域面積,風電可開發總量占江蘇風電可開發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江蘇是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大省,海上風機裝機容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正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并重點推進鹽城、南通、連云港的海上風電項目落地。
今年4月,射陽龍源H2海上風電項目并網發電,鹽城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004.8萬千瓦,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
鹽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勾鳳誠表示,鹽城期待在五個重點領域與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包括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示范基地、打造光伏綜合應用示范基地、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氫能儲能示范基地,以及打造國家級新能源創新發展示范城市。
勾鳳誠表示,鹽城將有計劃有節奏地開發海上風電,啟動建設海上風電平價示范項目、深遠海風電示范項目,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大基地。
此外,統籌全市海上風電運維資源,重點依托鹽城港射陽港區、大豐港區,推動大件碼頭、航道、堆場建設,打造區域性海上風電運維基地。
在光伏綜合應用示范基地方面,鹽城計劃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立一批公共建筑屋頂分布式光伏標桿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并網規模200萬千瓦。
在打造世界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方面,爭取到“十四五”末,鹽城全市風電整機年產能達到3350臺套,風電裝備產值突破500億元,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產能規模均突破100 GW,光伏裝備產值達到1300億元。
儲能與氫能則是鹽城“十四五”重點謀劃的未來產業。其中,儲能方面,鹽城計劃重點在海上風電集中接入點的電網側、電源側加強布局,招引一批儲能產業頭部企業,打造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儲能的示范基地。
氫能方面,計劃以可再生能源制氫為重點,先行推動建設光伏發電制氫示范項目,相繼推動海上風電制氫示范項目,同步發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打造長三角綠氫示范基地。
此外,鹽城還在謀劃布局海上能源島、海洋牧場、海上漂浮式光伏等一批創新示范項目,以及加快電源側、電網側和用電側“三側組合”,推進新能源發電就地消納和并網消納等。
本次論壇上,鹽城市政府舉辦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共有23個新能源產業簽約項目,計劃總投資619億元。
簽約企業包括中國中車集團、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江蘇發電有限公司、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
其中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項目有兩個,分別是總投資120億元的海上能源島示范項目,以及總投資100億元的開隆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
除上述論壇安排的集中簽約,同期鹽城還將簽約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62億元,涉及風電裝備、光伏裝備、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領域。
據界面新聞獲悉,鹽城已經形成東臺、大豐、阜寧、射陽、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大新能源裝備園區,并正在引進艾爾姆、采埃孚、保利泰克等歐洲風電供應商設立研發、生產、測試基地。
按照規劃,到2025年,鹽城將形成八大海上風電和光伏產業集群園區,新能源產業園區集聚度達85%以上,新能源優勢產業鏈條達3-4個,新能源規上企業數量達120家。